多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湖南省宜章县西岭村跳石子种养专业合作社

作者:刘显利 康晨远

...

跳石子是一个瑶寨自然村,隶属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西岭村,位于宜章县的莽山丛林之中,海拔800多米,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2015年之前,跳石子自然村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28户129人,其中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112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15年4月13日,跳石子自然村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跳石子种养专业合作社,22户成员以土地、林权入社,实现规模经营。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莽山黑豚、莽山埘桀鸡养殖和茶叶、蔬菜种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农业企业的扶持下,合作社探索出了“全员入社、均衡兴村”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典范。

均衡合作,构建组织命运共同体

合作社发展凝聚了村寨全体农户,实行每户一票、会议表决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良好,不到3年时间,年人均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长到8000元,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率达31.5%,目前总资产已逾400万元。大伙儿决定把盈利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黑豚存栏数由2015年的150头增加到2017年后的300头,兴办的黑豚品鉴酒店的席座由最初的10桌增加到30桌,并增设4个雅座,当初要求退社退股的几户人家庆幸自己终没退成,没有入社入股的6户人家坚决要求加入。经过磋商沟通,大伙儿一致同意新农户每户出资7000元入社。2017年底,跳石子自然村28户人家全部入社入股。

合作社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外部农业企业合作,借助农业企业的品牌、技术及营销等来实现乡村振兴,但同时也要防止农业企业垄断农村自然资源。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之间如何实现均衡合作,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2015年5月,合作社与当地农业企业——莽山土里巴吉公司合作,组建了跳石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在项目公司的股份构成比例中,合作社以土地、林地经营权为条件,土里巴吉公司以技术、品牌和销路为条件,各占50%的股份,体现了平等和均衡合作的契约精神。项目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由合作社成员担任,合作社统一利用林下放牧,承包权和林权不变,农民还是土地的主人。项目公司负责技术、品牌和营销,针对线上目标客户和线下目标客户的区别(线上目标客户为重视食品健康、产品品牌、企业文化的中高端家庭消费者;线下目标客户为重视产品质量、产品档次的政府、军队、企业自有食堂、星级酒店等)差异化与市场对接,还通过建设莽山黑豚品鉴馆、土里巴吉食材馆等确保产品销售。成员和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带动村民致富。

生态养殖,创建“一村一品”

合作社理事长赵王保是个吃得起苦、诚挚公正的带头人,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秉承“产业立村、产业兴村”的原则,赵王保带着成员搞起特色养殖。他们凑钱买了几只小野猪驯养,但养了3年,几只野猪就是不生崽儿。2015年,赵王保通过朋友认识了在莽山培育黑豚多年并取得成功的何勇,并向他请教。何勇来到跳石子自然村,看了赵王保等人驯养的野猪,连连摇头说道:“这些是一窝猪生来的,有血缘关系,不会交配繁殖。”赵王保听从了何勇的话,处理掉这窝猪,逐渐转型成立合作社,与土里巴吉公司合作,开始养殖莽山黑豚。

莽山黑豚是土里巴吉公司开发较为成功的生猪代表产品,是通过自然选择的1个新猪种。莽山黑豚养殖在当前养殖工业化发展的潮流中另辟蹊径,改良复壮莽山本地野猪,发掘复活“古法放牧、曲料酿饲、鸡豚混牧”的农耕古法,采取林下轮牧、控制密度、中草药防疫,不添加抗生素、添加剂,恢复动物免疫力,仿造野外饲养环境让动物自然生长,在没有任何人为介入下完成野外自然繁殖,猪崽成活率达98%。莽山黑豚整头收购价每斤50元,终端零售价平均每斤100元以上,莽山埘桀鸡200元/只。莽山黑豚肉与莽山埘桀鸡受到市场追捧,供不应求,合作社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2016年—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2018年1月和3月,CCTV-7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以“猪鸡搭伴,险中生财”为题对莽山黑豚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能人带头,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主体。激发农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合作社非常注重的方面,也是发挥好农民合作社作用的关键。在跳石子自然村,以何勇、赵王保、赵军为代表的能人,秉承“乡村好人建好人乡村”理念,积极筹划、无私奉献、不忘初心,发挥了村寨振兴的带头作用。

何勇是土里巴吉公司创始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广东食品药品学院客座教授、创业指导老师,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业指导老师。他于1988年取得律师资格,2000年获评二级律师,曾担任郴州市政府法律顾问与郴州市长法律顾问;2003年,牵头创办广东邦达律师事务所并任主任;2009年,离开律师行业,回到湖南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承包了1000多亩林地,经过近10年的坚持,培育出适合山区林下放牧的新猪种莽山黑豚;2015年4月,与合作社合作成立项目公司,牧养莽山黑豚,建莽山黑豚跳石子品鉴馆,带动跳石子自然村脱贫致富。

青年农民赵军是个“90后”,现为莽山黑豚馆跳石子店店长。他16岁外出打工,在车间工作,第3个年头时每月工资能有七八千。2015年,赵军回家过年,知道村里起了变化,不仅有了合作社,还有了和企业的合作,但也看到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只剩下老人与小孩,就想留下来。他回无锡办完离职手续后,先上山牧猪,再学刀工,分切猪肉,然后到莽山黑豚馆总部,学习原味自然出品制作技术,像厨师又不是厨师,但比厨师还难。莽山黑豚馆2016年5月1日开业,赵军当了店长。赵军肯学习,他有个笔记本,客人反映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一点一点纠正提高。他做了很多事情,却坚持跟店里其他成员拿一样的工资。和赵军类似的还有赵辉等青年,他们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和项目公司经营,扎实学习、虚心求教、苦练本领,成为村寨振兴的骨干力量。

农耕学堂,塑造村寨文化自信

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文化组织,合作社文化通过教化自觉,为塑造村寨文化自信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合作社提倡“一切权利归成员,共同富裕靠团结”,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同,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大伙儿心往一块聚,劲儿往一块使。除了鼓励成员做极致有机农产品,合作社还注重产品文化和内涵提炼。南岭地理气候多样,农耕食材风味各异,其生产和食用方法也沉淀了丰富的人文情怀;提炼产品故事,附上地理烙印,打造品牌,这天生是小众化并难以标准化的产品,其人文黏度大,增加了市场上假冒的难度。莽山黑豚自繁自养,不售猪苗,出场阉割,其稀缺性本身就是品质和文化的融合,决定了品牌的高度。

同时,为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合作社设立了“农耕学堂”,传技术、习文化,普及传统农耕文明思想,复苏瑶族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瑶歌瑶曲成为村前村后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到周末,项目公司的工作人员带领寄宿回家的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文化氛围在小村子里潜移默化地被塑造。

通过合作社的“农耕学堂”,农民们认识到,有人才是乡村,没有人才就是荒村。出去的乡村青年重回乡村,发现乡村的美,城里人到乡村来,寄托了乡愁,也感受到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农业合作社思想研究”(17BDJ054)、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研究”(17GZYB1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刘显利,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晨远系本刊记者)

...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