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才女与革命家的绝世爱情:情到深处未曾讲,生不同衾死同穴

她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着名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运动,是年轻有为的青年革命家。

她和他的生命都很短暂,只在人间经历了不到三十个春秋。生前,他们既不是夫妻,也不是恋人,她甚至从来没有对他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活着的人仍然遵照她的遗嘱,将她和他葬在了一起,以此纪念她对他一生不曾启齿的爱情。

她是石评梅,他叫高君宇。

... 石评梅与高君宇的墓碑

惊鸿一瞥初相遇

她和他是同乡,命运安排他们在彼此最美的年华里相遇。

1920年,18岁的石评梅在山西同乡会上结识了24岁的高君宇。彼时,石评梅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风华正茂,而高君宇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便是学生运动领袖,曾参与发起“五四运动”,名声颇为响亮。

论外表,石评梅并非美丽出众,高君宇也并非英俊潇洒。但是他们甫一相遇,就注意到了彼此的存在。

石评梅仰慕高君宇的进步思想,对他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行为钦佩不已。高君宇也对这个知书达理却不失反抗精神的女孩颇有好感。虽然是萍水相逢,但二人都生出了一种“他乡遇故知”之感。从此以后,他们的书信往来日渐频繁。信中,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

在那个新旧交替、战火激荡的年代,年轻人普遍被苦闷的情绪所困扰,石评梅也不例外。1923年,她给高君宇写信,吐露自己思想深处的矛盾和悲哀。高君宇回信鼓励她,并认真帮她分析,指出青年苦闷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不合理。石评梅对亦师亦友的高君宇心怀感激,高君宇对聪慧灵动的石评梅逐渐倾心。

不知不觉中,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的灵魂。

... 高君宇和石评梅

初恋阴影误终身

他对她的爱至真至纯,她却因走不出过往而刻意回避。

1923年秋,在碧云寺养病的高君宇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内心炽热的情感,决定采用一种颇有古风的方式表明心迹。他给石评梅寄去了一片精心挑选的心形红叶,并附诗两句“满园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不久后,他接到了她的拒信:“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 碧云寺

原来,石评梅刚刚结束一段长达三年的初恋,她的初恋对象叫做吴天放。就在石评梅幻想与吴天放携手一生的时候,突然发现吴天放在老家早已有妻儿。石评梅无法容忍吴天放的欺瞒,更不能允许自己充当插足者,于是毫不犹豫地结束了这场初恋。

只不过,石评梅已经在这场初恋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伤的太重的她,决心抱定独身主义,终身不嫁。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高君宇在老家也有一个妻子,她不想再陷入没有结果的感情纠葛中。

高君宇向石评梅坦诚这一事实,是因为他深知石评梅的过往,痛恨被人欺瞒。但是同时他也告诉石评梅,这个妻子是父母强行让他娶的,他反抗无果后便逃出了家门,至今已有数年不曾回去。换句话说,他与老家的妻子没有夫妻之实。

石评梅相信高君宇的为人,但是她一方面无法走出前一段感情带来的阴影,另一方面介意高君宇有妇之夫的身份。于是她残忍地拒绝了他。

高君宇没有灰心,他决定等待石评梅回心转意。

我心匪石不可转

他对她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她仍然固守心结,裹足不前。

1924年2月,因张国焘叛变,高君宇遭到北洋军阀通缉,被迫离开北平。临行前,他冒着被逮捕的风险,来到“梅巢”(石评梅住所),向石评梅辞行。

彼时的高君宇处境十分危险,但他怕自己再也回不来,坚决要来看石评梅一眼。

高君宇脱离险境后,石评梅患上了猩红热。猩红热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症,在当时致死率很高。在石评梅缠绵病榻的日子里,高君宇日夜守候在她身边,不眠不休地贴身照顾。

他是那么的怕失去她,当她陷入昏迷时,他紧握着她的手,失声痛哭。当石评梅好转后,高君宇以为她终于可以接受自己的爱情了,却不料石评梅只表现出了感激,没有表达出爱意。

高君宇认为,横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名义上的婚姻。当年6月,高君宇回到老家,与妻子离婚,结束了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石评梅时,石评梅仍不为所动。尽管她知道高君宇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她更同情高君宇的前妻。她隐隐觉得,自己是造成那个女子离婚的罪魁祸首,她无法放下这个心结与高君宇在一起。

高君宇万分凄怆,他不明白石评梅为何如此固执。好友陆晶清、庐隐等人也劝过石评梅,让她莫要辜负高君宇的一片痴心。

如此三番几次,石评梅的心开始动摇了。但她仍然踌躇不决,没有做好接受高君宇的准备。

... 石评梅塑像

生不同衾死同穴

她终于下定决心和他在一起,但是他再也不给她机会了。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的助手。10月,广州商团叛乱。高君宇在协助孙中山平叛时,所乘坐的指挥车被子弹击中,玻璃碎了一地,自己也负了伤。伤愈后,高君宇想到石评梅生日将近,于是买了一大一小两枚象牙戒指。他把一枚大的留给自己,把另一枚小的连同沾着自己血迹的玻璃寄给了石评梅,附信说:“一个大点的我自己戴在手上,一个小的我寄给你,愿你承受了它。或许你不忍吧!再令它如红叶一样的命运。愿我们用白来纪念这枯骨般死寂的生命。”

这一次,石评梅终于如高君宇所愿,接受了这枚洁白的象牙戒指。石评梅不爱佩饰,但是她一直把这枚戒指戴在手上。

时年岁末,积劳成疾的高君宇回到北平休养。在北平,他和石评梅重逢了。当他看到石评梅戴着自己送给她的象牙戒指时,欣喜不已。然而当他在雪地里写下“心珠”(石评梅小名)二字时,石评梅却又想要抹去。

石评梅反复的态度,让高君宇心力交瘁。

1925年3月4日,高君宇患了急性盲肠炎,石评梅在探望他时,再一次向他表达了自己“独身主义”的志向。高君宇没有勉强她,对她说出了此生最后的表白:“珠,我就是死后,我也是敬爱你的,你放心!

石评梅被高君宇不懈的追求打动了。她终于决定放下心结,接受高君宇纯挚的爱情。

然而仅仅隔了一天,石评梅便听到了噩耗:高君宇因术后大出血不幸去世,年仅29岁。

消息传来,石评梅晕厥在地。

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早就爱上高君宇了,只是因为内心的纠结才不敢接受他的爱意。他一生只爱过她一个人,却连一句来自她的“我爱你”都没有听到过。正是她的懦弱,导致他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间。

石评梅后悔了,可是高君宇再也回不来了。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将自己的一帧照片放在他的棺木里作为陪葬品,为其赠送挽联“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她守在高君宇的墓前,向长眠地下的他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并写下了声声哀切、字字泣血的《墓畔哀歌》。

那一年她才23岁,正当妙龄,也有其他人围在她身边向她表达爱慕之情。但是石评梅永远地封锁上了心房,她感到自己的生命随着高君宇的离开正在一点一滴地流逝着。她在《凄其风雨夜》里写道:“近来我的心是一天比一天死寂,一天比一天空虚,一天比一天走进我的坟墓,快了,我快要到那荒寂的旷野里去伴我那殉情的宇!”

1928年,高君宇去世三年后,石评梅因脑膜炎病逝,年仅26岁。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她与高君宇是在同一家医院、同一间病房、同一个时刻离开这个世界的。

按照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嘱,人们把她葬在了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

... 高君宇石评梅被称为民国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