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的财务与会计应用研究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认为财务等于会计,导致其在岗位设立时只会设立财务或者会计岗位,而事实上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单位内只有其中一个岗位,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能效缺失,无法全面保障单位经济运作的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会计的理解,再根据两者差异来设立相关岗位,同时建立具有协调两者工作关系的制度,对此进行研究具有推动事业单位经济运作合理性的现实意义。

1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与差异

1.1关系

首先财务岗位在财务管理当中占主导地位,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岗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统筹单位内外的现状信息,再根据信息判断现状走势与问题,最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结合现状来设立相关目标,这一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秉持“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开展工作。其次会计岗位虽然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地位上要低于财务岗位,其主要负责对单位经济信息进行核算、计量、确认。这一条件下,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两大关系,即支撑与被支撑关系、循环关系,以下将对两种关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1.1支撑与被支撑关系根据财务岗位工作内容可知,其要得出工作成果就必须先统筹相关信息,而会计岗位就是为了统筹这些信息而存在的,说明财务岗位需要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来运作,可见财务岗位是被支撑者,会计岗位是支撑者,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例如某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人员想要评估单位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相应就需要统筹单位当前季度的经济收益、经济亏损、负债情况等信息支撑,这一条件下会计岗位通过核算、计量等工作,可以直接将这些信息整合出来,以供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评估。

1.1.2循环关系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在长期工作当中需要循环作业,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循环关系,即当财务岗位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对单位经济现状进行了评估之后,需要提出下一步的目标,而在下一步目标完成过程中,会计岗位又要对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这样在目标完成后可以再一次给财务岗位提供相关信息,这一过程将无限循环,证实循环关系的存在。例如某事业单位财务岗位根据评估结果认为单位还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随后设立了下一季度经济收益目标,相应在下一季度开始后会计岗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统筹,但季度完结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财务岗位,使该岗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季度目标是否进行评估,且再一次设立新季度目标。

1.2差异

目前,根据相关理论可知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四大差异,分别体现在目的、工作重点、职能、要求上[1]。对此,以下将对四大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2.1目的上的差异在工作目的上,财务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会计工作是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这就是财务与会计在目的上的根本差异。相应在根本差异条件下,两者之间还会出现其他差异,例如财务为了实现根本目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决策,说明其工作制度并不固定,但在会计岗位工作中,其并不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因此工作制度比较固定。

1.2.2工作重点上的差异首先财务工作的工作重点在于资金运作是否合理、资产结构是否存在改善空间、要如何筹集资金、单位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需求等;其次会计岗位的工作重点在于单位资金的流通与变化,对流通与变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计、核实、计算等。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工作重点上的差异。

1.2.3职能上的差异首先在岗位属性上财务岗位属于管理岗位,而会计岗位属于功能性岗位,因此在岗位属性差异下,财务与会计之间必然存在职能上的差异。其次在具体工作表现上,财务岗位需要根据相关信息对单位发展进行评估、分析、预测及据测,而会计岗位则确认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准确即可,这也是两者职能差异的表现。1.2.4要求上的差异要求是指财务与会计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这一条件下财务岗位通常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同时在分析能力上也要有突出表现;而会计岗位通常要求任职者具备充足的法规、制度认知,同时在核算能力上要有突出表现。由此可知,财务与会计两者在要求上存在差异。

2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会计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2.1策略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工作质量需要通过相关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工作成效,对此以下将提出四项应用策略,分别为设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提升财务与会计之间的沟通效率、审核制度建设、绩效工作模式应用。

2.1.1设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财务与会计两者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在财务管理工作角度上,向两个岗位提出统一目标,这样才能让财务与会计相互协调,朝同一目标来完成工作。例如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角度上,向财务与会计提出了“保障财务安全”“维持财务运作合理性”“提升财务流通有效性”的工作目标,相应财务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围绕目标进行了会议讨论,设立了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工作制度,即首先以会计岗位为起始点,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所有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实,以供财务岗位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障财务安全,避免“中饱私囊”等类似情况发生,但如果依旧出现了此类情况,则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其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岗位将成为主导者,需要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决策成果必须具备维持财务运作合理性的作用,由此实现事业单位利益最大化;最后在管理工作完成后,由财务与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分析之前工作中财务流通的有效性,如果存在缺陷则共同思考解决方案,实现提升财务流通有效性的目的。

2.1.2提升财务与会计之间的沟通效率因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与会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两者必须有效、快速地进行沟通,而现代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对沟通并不重视,大多都是定期通过报表来对接信息,但财务运作与市场上的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定期进行信息对接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因素,使单位利益受损。这一条件下,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建议事业单位采用“随机”沟通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沟通效率,“随机”沟通策略是一种面对随机性时间,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的策略,相应在财务与会计沟通当中,需要以财务岗位主导,当该岗位工作人员发现相应问题时,则需要第一时间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再共同商讨应对方法、验证方法可行性等。例如某事业单位就采用了“随机”沟通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沟通效率,即某次该单位财务工作者发现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相应必须通过修整方案来加强工程质量,但修整方案必然会带来新的成本支出,这一条件下财务工作者围绕工程质量修整需求信息与会计工作者进行了会议讨论,对修整方案的资金需求、资金分配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合理方案。

2.1.3审核制度建设因为财务与会计工作都由人工来执行,所以受人力必然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影响,两个岗位的工作结果难免会出现问题,这一条件下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问题落于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审核制度来保障财务与会计的工作质量,间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某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单位下一季度经济战略决策的合理性,面向会计工作岗位设立了审核制度,该制度作用于会计岗位与财务岗位之间,主要对会计岗位提交的信息进行再一次确认,如果发现会计信息出现问题,则要求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及时整改,确认无误后才能提交给财务工作岗位。

2.1.4绩效工作模式应用因为财务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质量,所以出于对财务工作质量的考虑,建议事业单位面向两个岗位设立绩效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将两个岗位的职能发挥到最大,保障岗位应用效果。例如某事业单位就面向财务与会计岗位设立了绩效工作模式,该模式中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薪资由“基础薪资”+“绩效奖励”组成,相应定期对两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绩效信息进行统计、评价,最后评价结果来确认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奖励金额”,再加上“基础薪资”确认各工作人员的总薪资,这一模式的应用使该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且在工作中都保持着严格的态度,这一表现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2]。

2.2建议

因为现代事业单位对各岗位人才都提出了综合性要求,所以如果事业单位拥有综合性人才,则建议单位将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融为一体,形成财务会计岗位(也被称为管理型会计岗位),这一举措首先可以节省事业单位在财务与会计岗位上的人力需求,其次在岗位融合条件下,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会得到提升,这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单位的忠实度与依赖感提升,最后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立,可以省去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同时存在时的沟通需求,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现代很多事业单位将财务与会计当作同一种岗位,所以为了消除错误认知,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与差异,起到扭转事业单位错误认知的作用。同时,为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文中对财务与会计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策略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且统一两个岗位的工作方向。另外,为了让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最后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促进财务与会计向财务会计岗位转型。

参考文献

[1]王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5(10).

[2]周启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4(S2).


返回查字典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